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曾献铎♦关帝庙是赊旗的一颗璀璨明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2 14:2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帝庙是赊旗镇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献铎原创作品

自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赊旗镇的前身兴隆店因生意兴隆而从赵河南岸向北岸发展,在此经商的山陕商贾为供祭乡神,联络乡谊,曾于赵河北岸最先形成之老街西端路北,瓷器街南口路东。首先兴建了一座小型的关帝庙。据传,此仅有正殿五间及左右厢房等建筑。该庙虽于清同治年间朽毁,但却是山陕同乡会的最早所在地,亦可视为山陕会馆之前身。由该庙之建立及其规模可以看出,赊旗镇当时的商业经济已具有一定规模,否则也不可能建此小型关帝庙,以作同乡会聚之地。清顺治未康熙初之际,山陕商人生意愈旺,赊旗镇之规模向东、北延展,各行商号数量日增,山陕商贾经济实力大增,原来的小关帝庙已相形见拙,遂生重建会馆之念,但因财力仍有不足,仅在赵河码头上方又建了一座关帝庙。《创建春秋楼碑记》曰:“镇兴伊始,立庙之初,即谋卜地为建楼之基,而未逮者,以事巨用广,工大费奢,倘施有不给,胡以观成。”现山陕会馆内存清雍正二年(1724年)刊立、同治元年(1862年)重刻之《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亦曰,“赊旗店,四方客商集货兴贩之墟……其间即有改换戥秤,大小不一,独网其利,内弊难除,是以合行商贾会同集头齐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文中所提关帝庙即谓此庙。 关帝庙门前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东雄西雌分卧两边。连基座高约4米。石狮是民间吉祥物,习俗上用以镇宅第,避妖邪,祈好运,求富贵。关帝庙门前的这对蹲式大门狮,蹲在大门前两米多远的地方。其狮身矫健,自然生动,整体造型浑厚,头部等重要部位雕刻得细腻突出,形象栩栩如生,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看到这对石狮,让人有种匍匐在地,随时能够以挟电携风之势腾空而起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这对石狮,笔者每到外地总要寻找该处的石狮相互比较,无一处强于赊旗的……光是看这对石狮子的规模与气势与原来的小关帝庙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说明在雍正二年之前,山陕商贾虽未有能力实现建立更大的会馆之宏愿,但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对石狮子文革时被破坏,全部推倒在庙前二十米的后河崖下。)我们继续向庙门走去,庙门面宽15.6米,进深10米,高9.9米。庙门每扇宽1.5米、高3米,两扇大门分别钉扣四排大乳钉,共计46个。大门出前檐五尺,檐下有四根合抱粗的木明柱支撑,明柱下有须弥座型石柱础,束腰处高浮雕有“八宝”:异兽、狮子、哮虎、神马、神牛等图形,檐下置有三攒七彩丰拱,其空间为单拱。额坊,雀替上面布满木雕卷草,牡丹,正间额枋高浮雕“二龙戏珠”。二层楼中间两边稍间各设有圆窗。进入庙门从楼下走过时,约有十几米远的楼道使人略感闭闷,也正是在通过这个幽暗深窄的过程时,起到了暗示着高潮到来的期待,然后便是豁然开朗的庙院。转身后望,门楼为四柱三间式,高架凌空,气势雄伟,仰望楼顶,有一种云靜楼动之感。门楼朝北与拜殿相映,但门楼平时都用木制雕刻精美的屏风门封闭,有庙会、活动时再拆卸安装。戏楼,在古代建筑的艺术处理上:一方面,他严格的掌握了对各间的梁,枋、斗拱,雀替、屏凤,天花等各个构件的尺度,均切适当。它既满足了功能的需要,又使外观上具有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采用了楼檐较大过深,并且使楼角向上反翘,这样既能防止雨淋内壁,又使楼内采光透明。尤其在楼眷结构的式样上,选用了多种彩色及构件的装饰,更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冠冕,舒展飘逸的形象,这也是中国古建的突出特点。从戏楼向北是一条笔直的石条加碎石引路的小马路,行止到月台南约5米处被一条约有1米宽的小溪流所拦,后被古人用半孔式小桥且修建的很艺术供人们走向月台。月台高1.2米,宽5.9米,长13米。人们在石条夹碎石引路,直通月台南边五步石条台阶,月台东西两边相映亦有五步台阶。靠月台北面是拜殿,拜般面宽13米,进深6.3米,高7.5米,拜殿为卷棚顶,上覆以灰色简瓦,前坡面中饰绿色菱形图案,拜殿中间前后均是格窗屏风,左右次间前墙有花格亮窗,内壁原画有彩色神仙壁画,中间地铺有2米长,1.5米宽青色跪拜石。殿内雕梁画栋,两山都是画着关羽生平故事的大幅彩色壁画。大殿门楣上匾额是黑底金字《光照日月》,殿门两边立柱分别挂有大型抱柱楹联也是黑底金字:“义存汉塞三分鼎足忠心耿耿惊天地;志在春秋一部麟经浩气凛凛壮山河。”殿内中间靠后壁筑有五尺高,丈二宽,六尺深的神座台,台上修有靠座,座上画有虎皮搭垫,座上塑有丈二高的关羽帝君座像,赤面长须,蚕眉凤眼,头戴十二冕族帝王冠,身穿绿色帝王龙袍,外披朱缎篷。手捧如意,表现神态自若,端严正座。台前设有贡案,案上放有一套铜制馏金祭器(香炉一 尊,香筒一对、蜡台一对,卵型贡灯一对,金银元宝模型一对,均有三尺多高);博钟一口,两边排放金底黑字“肃静”、“回避”牌两对,黄罗伞两轮,掌扇两把,两山墙前分别排放各一套铜制馏金;日、月、伸手,拳手、金瓜,钺斧、朝天镫及枪、刀、剑、戟等兵器;另有青、黄、赤、白、黑五色龙凤旌旗,也相继排列两边。殿内还特别造有一座木制雕花漆金龛阁。内塑有九尺高的关羽身穿绿袍,头戴交角幞头,坐在榻上侧身,右手扶案,左手捋髯。专心致志,目观案上翻开的《左氏春秋》(古书模型);书案上摆一套“文房四宝”。另放有砚池、笔筒、笔洗、笔架、镇尺等等。案两边各放置一高座铜制馏金青灯;书案左边放有古朴书架,架上放有数套线装古书模型;紧靠书架内侧另放一张古雅单几,上放有黄绫包裹的斗方帝君御印模型,上刻印文是:“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御印”十二个篆刻字;书案右边放一木架器物,上挂弓箭、宝剑,架上竖插一把青龙偃月刀等武器。此庙院更使人惊奇的是其关帝拜殿与西配殿东西山墙之间有一约4尺宽的夹道,走过这夹道时,偶尔会有蛙蛙的蛤蟆声,所以就有了“这里埋了个金蛤蟆”的说法,很多人走到这里特意用脚跺地想听到金蛤蟆的蛙叫声,但你越是想听却听不到,当你不在意时,还能偶然而惊奇的听到。现在想起来这完全是庙院内建筑结构而产生的回音,这回音与夹道两边房屋的高度和拜殿后边一排华丽的小阁楼是有直接关联的,蛙声也表现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关帝庙紧临后河的北河崖而建,紧临原码头水景,有成队的木船和远去的帆影解放后,关帝庙一直为赊旗镇第二完全小学的办公和全部教室所用。约是1977年夏季,二完小学——敲钟的老头居住在门楼下东边的配房内居住,拾检了很多杂草、树叶做饭烧火用,一不小心燃着了整个门楼,大火烧了一夜,门楼烧了个净光。附近的居民们都纷纷带着细软物品逃向亲朋好友……。关帝庙,多年来发生了多少变换,庙内的一切都是如何离世,难以考证,只留下了传说,时至今日,关帝庙之名,关帝庙街仍存,关帝庙遗址尚在……。第二完全小学也早已搬出,整个院内也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关羽帝留下的铁将军看门了。
mmexport17339850266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宛东论坛 京公网安备 11210301021271号

GMT+8, 2025-2-2 19:22 , Processed in 0.1634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